奶思說白露
白露,是“二十四節氣”中的第15個節氣,也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點。由于冷空氣轉守為攻,白晝雖有陽光尚熱,但傍晚后氣溫便很快下降,晝夜溫差逐漸拉大,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,天氣漸漸轉涼,寒生露凝。萬物隨寒氣增長,逐漸走向成熟,中國各地也進入秋收大忙階段。
從本期開始,奶思將帶各位奶粉兒們探索蒙牛的各個牧場,深入了解牛牛們的“日常生活”。
秋收季節到來,各地糧食作物喜迎豐收,田間地頭一片片為奶牛專門準備的青貯作物也迎來成熟,蒙牛在全國各地的牧場已陸續開啟青貯儲備工作。作為奶牛日糧的重要組成部分,全株玉米青貯具有營養價值高、易于儲存的特點,當寒冷的冬季來臨,這些封存于青貯窖中的“口糧”,將成為奶牛最重要的能量來源。
今天,和奶思一起走進位于“中國乳都”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爾蒙牛現代正緣萬頭牧場,共同感受牧場秋日里的收獲吧~
“中國乳都”的秋收季
奶思奶知識
蒙牛現代正緣萬頭牧場位于“中國乳都”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爾縣,該縣秦屬云中郡,西漢置定襄郡,北魏公元386年建都盛樂,號稱草原“第一都”;唐代置單于大都護府,是北方地區最為顯赫的古代歷史名城,其后歷代都設縣置郡,是中原地區與北方草原民族地區交往的重要紐帶。
和林格爾縣地處內蒙古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,全縣總面積3448平方千米,耕地總面積136萬畝,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。由于地處黃金奶源帶,和林格爾縣在奶牛養殖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,是名副其實的“奶牛養殖大縣”。這里四季溫和、濕度適宜,可以為奶牛提供理想的生長環境,日光充足、晝夜溫差大以及高海拔等特征,則讓源源不斷的陽光駐留在這片凈土,在夜間轉換成奶牛口糧作物內在的營養成分。
1999年,蒙牛在這片奶業的沃土上成長起來,懷著“每天一斤奶,強壯中國人”的初心,蒙牛人從這里出發,二十五年來努力為每位消費者提供營養健康,同時帶動上游400多萬農牧民發展致富。近年來,內蒙古自治區、呼和浩特市、和林格爾縣三級政府自上而下高位推動優質奶源基地建設,陸續制定出臺《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奶業振興九條政策措施》《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》《呼和浩特市奶業發展扶持政策》《和林格爾縣奶業振興扶持政策實施方案》等扶持政策,為蒙牛現代正緣萬頭牧場的建設和發展按下了“快進鍵”。
云游蒙牛牧場
蒙牛現代正緣萬頭牧場建設于2021年8月,占地面積700余畝,奶牛飼養規模1萬頭,現存欄6200頭,年儲青貯3.9萬噸,每年為蒙牛集團供應生鮮乳約7萬噸。
近年來,蒙牛現代正緣萬頭牧場持續以科技創新、綠色發展為引領,加速培育奶業新質生產力,牧場通過大力發展“種養結合、糞肥還田、節能環保”綠色循環經濟,率先采用純綠色運力進行鮮奶運輸,使用中央廚房精準配送飼料等方式,實現了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雙重目標。
精益求精,做好每一窖青貯
白露過后五谷香,青貯玉米收獲忙
此時,蒙牛現代正緣萬頭牧場也開啟了緊鑼密鼓的青貯儲備工作。青貯玉米作為奶牛的主要口糧,其品質直接影響著奶牛產量及牛奶的營養價值,因此集中資源和精力做好一窖青貯,尤為重要。為保障青貯制作有標準可循、品質更優,牧場采用由蒙牛聯合中國奶業協會、中國農業大學、現代牧業共同編制的《全株玉米青貯質量評價規范》,嚴格按照全株玉米青貯制作工藝質量分級、物理感官質量分級、營養成分質量分級、衛生指標分級等多項技術指標,讓青貯制作變得有“數”可依。
同時,蒙牛奶源事業部質量技術人員也會走進現代正緣萬頭牧場,測墻頭、訪地頭、跟窖頭,為牧場提供監測工具、技術指導驗證、可視化監控、開窖檢測等深度服務保障。從地塊選擇、收割時機、留茬高度、切割長度、籽粒破碎、壓窖裝填、封窖管理等各個環節精準施策。精益求精,幫助牧場做好奶牛“口糧”儲備工作。
秋收好“口糧”,成就蒙牛好牛奶
蒙牛牛奶品質卓越
歡迎大家來品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