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5日,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公布了2025年工商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典型案例,蒙牛乳業《自然相關風險和機遇評估——蒙牛武漢“碧水工廠”》案例成功入選。這是乳品行業唯一獲評項目,彰顯了蒙牛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行業標桿地位。此次評選是生態環境部落實《昆明-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》的重要實踐,全國共20個案例入選。
蒙牛低溫武漢工廠(以下簡稱“工廠”)位于武漢市東西湖區,周邊10km范圍內有多種瀕危物種。工廠以確立生態保護紅線為建設規劃前提,合理布局生產區域。
其廠區綠化面積達91262.17平方米,占廠區總面積28.5%,還建有按國家標準一級排放設計的“碧水中心”污水處理站,構建廠內微小濕地系統,實現尾水凈化與生態緩沖,年節水4萬噸,沼氣回收利用年減碳1380噸,吸引白鷺等瀕危物種棲息。
在節能降碳方面,在蒙牛雙碳戰略的指引下,工廠聚焦節能降耗,提高清潔能源占比。通過2023年的能源技改、污水處理甲烷燃燒等降碳措施,工廠于2024年6月獲乳業首張Ⅰ型五星級零碳工廠認證;通過光伏發電(年供電120萬度)、自然采光設計(年節電14.6萬度)等,工廠實現碳排放范圍一、范圍二100%碳中和。
在綠色運營方面,在蒙牛生態環保“1+ N”管理制度下,工廠推進環境管理體系認證,開展智慧能源建設。2024年1至8月,工廠節約用水成效顯著,累計用水量較同期下降12至14萬噸,同時啟動AWS可持續水管理認證項目。
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,2024年,工廠達到廢棄物零填埋標準,獲鉆石級認證;推進辦公用品以舊換新等模式,在包裝環節推廣可100%循環的PP材料,單箱運輸減排0.0214噸二氧化碳當量。
在員工行動方面,工廠不斷強化員工生態保護意識,組織凈灘等活動,未來工廠還將建立生物多樣性動態監測機制,持續優化生態治理策略。
蒙牛低溫武漢工廠的成功,為工業設施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示范。2024年,該案例代表蒙牛在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大會上作為工商業領域解決方案進行展示。
未來,蒙牛將以武漢工廠為標桿,結合各區域工廠的地理生態特點,制定差異化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。鼓勵不同工廠挖掘自身優勢,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態保護樣板,同時加強跨區域技術交流與資源共享,推動蒙牛乳業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持續創新,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貢獻蒙牛力量。